你的位置:亿博电竞是正规平台吗 > 新闻动态 > 50岁夫妻吃他汀降血脂, 两年后一个肝硬化、一个尿毒症? 原因为何?

新闻动态
50岁夫妻吃他汀降血脂, 两年后一个肝硬化、一个尿毒症? 原因为何?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6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常见的降脂药,常用于中老年人高胆固醇或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治疗。它可以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生成,降低“坏胆固醇”,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“好胆固醇”,帮助预防血管堵塞。许多研究发现,瑞舒伐他汀不仅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,还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,降低中风和心梗的风险。

2019年,王梅和丈夫周广在湖南某县城合开了一家湘菜馆,夫妻俩白手起家,店面不大,但生意逐渐有了起色。每天凌晨三点多,王梅就要骑车赶去农贸市场进货,回来后还得洗菜、配料,几乎没有完整睡过一个的觉。周广则主要负责炒菜和出餐,厨房油烟浓重,他整天汗湿后背,连饭都是趁客人少时随便扒几口。为了节省开销,两人常拿店里卖剩的五花肉、剁椒鱼头凑合着炒饭、拌粉,吃饭从不讲究,重油重辣几乎成了习惯。久而久之,夫妻俩的身体都悄悄拉响了警报...

5月12日早上,周广来店里开门,可在用力拉起卷闸门的那一霎那,他突然感觉脑门一热,全身的血流好像猛地冲上头顶,太阳穴都开始轻微跳动。周广连忙扶住墙壁站着不动,却只感觉眼前发花,视线像被水波晃了一下,耳边也响起了短暂的嗡嗡声。好在两分钟后便缓了过来,他以为是没吃早饭饿的,匆匆吃了两个包子就继续干活了。

直到6月3日中午十二点,炉灶前热气翻滚,周广正在连炒第三锅剁椒排骨,却突然感觉胸口好像被塞了一团湿棉一样,闷得无法深呼吸。他连忙停下铲子靠着灶台边,可下一秒却脸色惨白,额头不断冒汗,手心发凉,就连拿锅的力气都没了。上菜时间超时,妻子走进后厨查看,只见周广脸色十分难看、冷汗淋漓,连忙把他扶进了休息室。在休息室躺了一中午,周广才感觉恢复了些力气,便强撑着继续上班了。

意外发生在当天晚上,店里马上打烊了,夫妻俩正在打扫卫生,可就在周广弯腰洗拖把的一瞬间,他突然感觉左侧肩胛骨一阵钝痛,接着胸口便传来一阵强烈的闷痛感,好像被钝刀慢慢压下似的,让他的呼吸也变得浅短而吃力。周广连忙放下拖把,扶着墙滑坐地上,头皮发麻,眼前一片灰白光斑闪烁。几秒钟内,冷汗不断地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滴,后背衣服都全被湿透了。这可把一旁的王梅吓得不轻,赶紧拿出手机拨打了120电话。

在诊室里,医生得知周广近期反复头晕、胸闷、四肢无力后,立即开出血常规、血脂四项检查和肝功能基础项。很快,检查结果出来了,具体数据如下:

综合检查数据和症状表现,周广被确诊为中度高脂血症。再加上脂肪代谢紊乱,导致他的肝功能也有了负担。医生的话音刚落,王梅站在一旁却有些懵,焦急地问道:“可他也没怎么吃好东西啊,怎么就高血脂了?”

了解完周广的饮食习惯后,医生耐心地解释道:“不是吃得好才会得高脂血症,而是吃得油、重、杂乱、没节制才容易出问题。周广长期吃剩菜、重油重辣,三餐不规律,半夜还常常炒点肥肉凑一顿……这些都会改变血液里的脂肪水平。”

话刚说到一半,医生却突然注意到了夫妻俩的体型相似,而且王梅的脸上还有几个黄色的小肉疙瘩,他眼神一凝,接着建议王梅也做个血脂四项检查。果然不出所料,结果显示总胆固醇6.8 mmol/L,甘油三酯2.9 mmol/L,低密度脂蛋白4.5 mmol/L,王梅也患上了高脂血症!

医生无奈地说道:“你们俩的情况,都已经属于中重度高脂血症。再拖下去,不只是头晕、胸闷的问题了,心梗、脑梗随时可能发生。”接着,医生给夫妻两都开了瑞舒伐他汀片,并建议他们要饮食清淡、少盐少油、适当锻炼,有助于稳定血脂水平。

可看着手里的处方单,王梅却疑惑不已,不解地问道:“可我没有症状啊,不头晕,也不胸闷,真的需要吃药吗?”面对这个问题,医生表示其实高脂血症最可怕的反而就是没症状。它不会让患者立刻感觉不舒服,却会悄悄改变血管状态,把危险埋在没察觉的地方。

医生还翻出了一张动脉斑块的图示,指着一截狭窄的血管说道:“很多人第一次发现高脂血症,就是在已经心梗、中风、猝死的时候。而你现在血脂已经明显升高,说明血管里可能早就有脂肪沉积。再等到出现症状,那往往是已经出了事,所以现在就要干预,提前阻止它伤害你。”

等到拿到药后,夫妻两像是被一盆冷水泼醒了。回家之后,两人每天早上按时按量吃药,而且定了闹钟提醒,谁也不敢漏一顿。而在饮食上,一日三餐也不再随便对付,改成清炒青菜、蒸鸡胸、少盐少油。有空的时候,他们还去附近河堤上快走半小时,风吹着,身体也轻松些了。除此之外,店里也请了个年轻伙计帮忙跑堂,两人终于不用天天熬到凌晨收摊。

而更令夫妻两人惊喜的是,在此后的一年间,他们基本三个月就会复查一次,每次都显示血脂水平控制的很好,而且也没再出现头晕、胸闷的症状。两人都以为生活会继续这么按部就班下去,可谁也没想到,前方还有一场巨大的健康危机正在等着他们...

时间转眼到了两年后,2021年11月5日上午,周广刚清点完店里的库存,正坐在小凳上喘气,却忽然觉得脚踝有点发胀。他低头一看,发现脚背上鼓起一层水肿,按下去会留下一个小坑,半天才能恢复过来。周广没当回事,只以为是走路走多了导致的。可接下来的半个月,他总觉得身体特别疲倦,早上起床像没睡够,整个人沉得慌,连走路都觉得双腿酸软。

变故发生在12月19日晚上,今天吃香菜炒牛肉和清炒包菜,可周广刚吃了几口牛肉,却突然觉得胃里好像被绳子勒住一样紧了一下。几秒钟后,一股恶心感迅速翻上喉咙,他还没反应过来,喉口已经发苦发酸,他一路小跑着,刚到卫生间,就抱着马桶开始剧烈呕吐起来。

几分钟后,周广吐出了一堆未消化的饭菜,混着黄绿色的胆汁,腥臭刺鼻,呛得他满脸通红,眼泪和鼻涕一齐流下来。而吐完之后疼痛感并没有缓解,反而有加剧的趋势,胃部甚至开始一阵阵地抽痛,很快就疼得他脸上惨白、浑身冒冷汗,整个人瘫坐在地上,连站起身都费劲。眼看丈夫的状态越来越不对,王梅不敢耽误,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。

到急诊后,医生立即开了尿常规、肝肾功能、肾脏彩超等检查,而结果却是让所有人大惊失色,具体数据如下:

这些结果共同指向了一个明确的诊断:慢性肾功能衰竭(尿毒症期),需要尽快启动透析治疗。听到确诊结果,诊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。而周广瞬间脸色惨白,像被抽去了最后一丝血色。他喉结动了动,却发不出声音,只呆呆盯着那一串刺眼的数字。

王梅站在一旁,起初还愣着,等到反应过来后,眼泪就像断了线珠子似的,不断地涌了下来。她猛地扑到医生面前,声音颤抖,哭着质问道:“这怎么可能?我老公不是胃不舒服吗?怎么好好的,就成了……尿毒症?他为这个家奋斗几十年,怎么到头来……换来的却是这个?”

听着王梅带着哭腔的质问,医生本想说几句安慰的话,可他却在抬头的一瞬间突愣住了。王梅脸上的泪痕还没干,但那隐隐泛黄的肤色却在冷光灯下格外明显,尤其是眼白,染着淡淡的黄色,看着不像是哭肿的那种红肿,而是一种慢性浸润的病态黄。

医生心头一紧,警觉地打断了王梅的哭泣,并马上给她也安排了肝功能、腹部彩超、凝血功能、乙肝两对半等检查。两个小时后,检查结果陆续出来:ALT 88 U/L、AST 102 U/L、总胆红素41 μmol/L、白蛋白32 g/L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50%,同时腹部彩超显示肝实质回声增粗、轮廓不规则,门静脉轻度扩张、脾略大,诊断明确——肝硬化。

得知妻子身体也出了问题,周广终于情绪崩溃了,他猛地站起身来,声音颤抖着质问道:“医生,真的没搞错吗?我们一直在做生意,虽然辛苦,但生活一直很有规律,不抽烟不喝酒,三年前查出高血脂后就开始吃药控制,饮食也换成了蒸菜、水煮,连盐都少放,平时也不熬夜,每天还散步锻炼身体,怎么会一下子就……一个肾衰竭、一个肝硬化?”

医生听后沉思几秒,缓缓开口说道:“你们的生活习惯看上去确实健康,但出现这种同时发病,而且还是肝和肾都出问题的情况,很可能是某种长期的饮食行为在无形中伤害了身体。”于是,他进一步询问道:“有没有什么你们坚持了好几年的饮食习惯?比如每天喝的东西、吃的补品,或者保健品?”经过半小时的询问,没想到导致夫妻两患上肝硬化、肾衰竭的罪魁祸首竟是瑞舒伐他汀!

了解到夫妻两的服药习惯后,医生满脸惊疑地怒斥道:“简直是飞来横祸啊!为什么这几年这么多的高血脂患者都采取这种吃药方式?虽然你们两并没有超剂量服药,也没有在吃药期间吃柚子类的水果,但却在服药期间犯了3个致命的错误!这样吃瑞舒伐他汀,肝硬化、肾衰竭不找上门来才怪!”

第一个致命错误,是忽略肝肾功能监测。

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高效他汀类降脂药,代谢相对稳定,起效快、副作用少,因此广泛用于临床。但它的代谢依然依赖肝脏,排泄也部分通过肾脏完成。根据国内外指南,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,应定期检查**肝功能(ALT、AST)、肌酐、eGFR(肾小球滤过率)**等关键指标。尤其在用药初期及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肌肉酸痛、乏力、食欲下降、尿色变深等情况,应及时复查。

可惜的是,周广和王梅在这三年中,从未进行过系统的生化监测。因为每次复查血脂都正常,他们误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,却没意识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慢性损伤正在悄悄积累。他们的身体在沉默中透支,直到彻底失衡,才暴露出病灶。

第二个错误,是与饮食和保健习惯相冲突。

虽然他们声称生活清淡,但医生进一步追问后发现,夫妻俩有一个长期坚持的习惯:每天早上在吃药的同时饮用枸杞泡的三七粉茶水,并空腹服用。三七虽有活血化瘀之效,属中药材,但其成分中的三七皂苷具有一定的肝毒性,若长期使用,尤其是与代谢途径相交叠的药物(如他汀类)合用,极易加重肝脏代谢负担。

此外,他们因节省时间,经常是“空腹一口药、一口水、一把保健粉”一起吞下。这种混服方式极易产生代谢竞争,降低药效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代谢产物堆积,诱发肝细胞损伤和肾小管毒性。

第三个错误,则是忽视年龄与慢性基础病对用药风险的放大效应。

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并非“越早越稳越好”。在年纪较大、有高血压或代谢综合征史的人群中,肝肾储备功能本就下降。如果不动态调整剂量、不个体化评估代谢能力,而是长期“按最初剂量机械性吃药”,就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超出身体代谢承受范围。

周广多年高血压、夜间高负荷工作,肾血流长期处于应激状态,早已悄悄进入慢性肾病早期;王梅作为女性,原本肝酶活性就比男性低,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在中年后迅速下降。在这种背景下,即使是“标准剂量”的瑞舒伐他汀,也可能在三年内造成结构性损伤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王梅和周广都未意识到一个重要事实:血脂控制良好≠身体安全无恙。他汀的作用是降低胆固醇,不是保障肝肾功能。他们把“正常的血脂报告”当成了安心的证明,却忽略了更深一层的风险评估。就像车速控制得再好,发动机若年久失修,总有一天也会出故障。

医生在整理完夫妻二人的全部检查资料后,坐在办公室静默了许久。他反复翻阅着两人的病历、化验单和影像报告,从血脂升高、转氨酶异常,到肾功能衰竭、肝实质结构改变,每一项数据都像一块拼图,拼出了一个让他无比熟悉的临床轨迹。

他在病例总结中写下了一句话:“药物本身并非罪魁,真正危险的,是长期忽略那些被当作‘理所当然’的生活细节。”

这对夫妻的经历,并不是个例。他在临床中早已习惯见到类似的情况——药开的没错,说明书也看过,最开始都很重视,每一顿药都记得吃。但一旦“症状缓解、检查正常”,警惕就一点点滑落。药,成了习惯性的“吞咽动作”;而身体,则在不被关注的角落,悄悄走向失控。

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,这样的风险更是“沉默的杀手”。年过五十,身体的代谢能力开始下降,肝脏酶活性减弱,肾小球滤过能力逐年降低,很多指标即使在化验中看起来“尚可”,其实已经离警戒线不远。

医生注意到,周广和王梅从三年前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,初期效果良好,血脂下降明显。但从第二年起,他们逐渐减少了复查频率,生活也回到了原本“省事”甚至“随意”的节奏。饭后立刻吃药,用保温杯泡草药粉送服,长时间搭配多种保健品,甚至在劳累过后自行调整剂量——这些行为,在他们看来不过是“方便”或者“自己身体自己知道”,可在医生眼中,却是隐藏在无数病例背后反复上演的“慢性毒害”。

问题的根本不在于“药吃没吃”,而是患者是否真正理解自己在干预的,不只是一个指标,而是一个动态复杂的代谢系统。瑞舒伐他汀,是一种代谢依赖型药物,80%以上经肝脏代谢,少量代谢产物也通过肾脏排出。在健康人群中,这一过程相对平稳,但一旦患者有高血压、脂肪肝、糖尿病等基础代谢病,或者长期处于睡眠不足、压力过大、饮食结构紊乱状态,那么身体的“解毒通道”就会被悄然堵塞,药物代谢减缓,毒性风险骤增。

更棘手的是,中老年人往往“自以为懂得健康管理”,但实际操作中极易走入“过度干预”与“错误叠加”的误区。他们不抽烟、不喝酒、不熬夜,却常年喝着“降火养肝茶”,空腹吃中药粉、“药补+食补”不间断,却忽略了这些看似天然的产品,常常含有多种不明成分,可能干扰药物代谢酶活性。而很多“健康建议”,并非针对服药人群的个体差异,而是一刀切的泛化认知。

王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她认为自己“生活比谁都规律”,三餐按点,喝水吃菜,连调料都少放。但她每日早上坚持服药同时饮用的“枸杞三七水”,其所含皂苷类、植物碱类物质正是中药中对肝脏代谢挑战较大的活性成分。三年下来,不仅没有“养肝护肾”,反而在无声无息中对肝细胞形成了反复刺激,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的高危基础。

周广的问题则更典型——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重体力劳动者,长期夜间作业、饮食不规律、休息不足,加上自行调整剂量,混合服用保健品与降压药。他本身肾功能储备就弱,服药期间未做定期监测,出现早期蛋白尿也未引起重视,直到症状严重时已是尿毒症晚期。

医生知道,太多患者把“血脂正常”当成了“身体健康”的代名词,却不知道那些数据的正常,是身体在拼命代偿的结果。一旦代偿机制崩溃,病情往往会呈现跳跃式恶化,几个月内就从代谢异常发展为器官衰竭。

更让他痛心的是,很多患者在疾病发生后才意识到问题,并陷入深深的自责,甚至产生“是不是药害了我”的误解。而真相是:药物一直在发挥作用,只是错误的服用方式与认知偏差,把它变成了伤害的起点。

他曾接诊过一个70岁的老人,患有高血脂多年,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,但每次都与晚饭一同服下,还配着红枣汤。几年后因肝功能异常住院,最终确诊为药源性肝炎。家属连声质问“是不是药的问题”,但实际上,只要早期有一次复查、一次剂量评估,就能避免。

回到周广与王梅这对夫妻身上,医生写下最后的建议时心情极为沉重。他并不责怪他们,甚至能理解他们在奔波中对健康的盲点——一切“看起来正常”的生活,其实可能藏着深深的误区。他们从没想过自己会生病,更没想过会这么严重。他们吃药,是为了好好活着,可他们忘了,活着不是“吃药就够”,而是吃药之后还要细致地关注身体的每一个反馈,调整生活的每一个环节。

医生常说,治疗的成功不只在医院里完成,而在患者回家后的每一个决定中累积。他汀类药物,是现代医学中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最有力的工具之一,但也是一把极其锋利的“双刃剑”。对药物的认知越深入、越敬畏,它带来的帮助就越大;越随意、越忽视,它反噬的速度也越快。病例总结最后一行,医生写下这样一句话:“任何看似无害的习惯,在长期叠加后,都可能成为决定命运的变量。”

王梅和周广的故事,也许只是无数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缩影。但愿他们的经历,能成为更多人在“吃药之外”停下来思考的契机。健康,从不是靠一粒药维持,而是靠每一次清醒的选择守护。

[1]宜华.服他汀药能吃柚子吗[J].江苏卫生保健,2023,(04):31.

[2]金慰群.用好他汀对付人类头号杀手[J].家庭医学(下半月),2023,(10):50-51.

[3]郭艺芳.长期吃他汀血脂会降太低吗[J].江苏卫生保健,2023,(04):19.



Powered by 亿博电竞是正规平台吗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